f469b359bf8b43fd52dd7bcc4a04a9bd
多米智能装备
多米产品中心
product center
联系多米智能装备
多米(广东)智能装备有限公司
地 址: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社区创盛路8号
电 话:400-8868-162
联系人:(董小姐) 13790660060
    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 >

数控钻攻机操作全流程指南


  降低数控钻攻机的使用成本需从耗材管理、设备维护、生产效率、能源控制等多维度综合优化,结合设备特性(高速加工、高频换刀、精密要求)制定针对性方案,具体措施如下:

  一、优化耗材管理,降低直接消耗成本

  1. 刀具成本控制(占耗材成本 60% 以上)

  精准选型:根据加工材料(铝、钢、复合材料等)选择适配刀具。例如:加工铝合金优先用钨钢涂层刀具(如 AlTiN 涂层),寿命比高速钢刀具提升 3-5 倍;加工硬钢则选用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,减少崩刃损耗。

  参数优化:通过试切调整切削参数(转速、进给量、切削深度),避免 “过载切削”(导致刀具烧损)或 “低效切削”(增加刀具空转磨损)。例如:钻 Φ5mm 铝孔时,主轴转速从 3000rpm 提升至 8000rpm(匹配材料特性),单刀加工数量可从 500 件增至 1200 件。

  刀具复用与修复:设立刀具刃磨工位,对磨损量较小的立铣刀、钻头进行重新刃磨(可复用 2-3 次),刃磨成本仅为新刀的 1/5;使用刀具预调仪,确保重磨后刀具精度(跳动≤0.01mm),避免因精度不足导致工件报废。

  批量采购与替代方案:集中采购常用刀具(如 φ3-10mm 钻头),获取供应商 10%-15% 的批量折扣;对非关键工序,选用国产优质刀具(如株洲钻石、厦门金鹭)替代进口品牌(如日本 OSG),成本可降低 40%-60%(需验证寿命与精度匹配度)。

  2. 切削液与辅料管理

  循环利用:加装切削液过滤系统(磁性分离器 + 纸带过滤机),去除铁屑、杂质后重复使用,每月可减少 30% 的切削液补充量;定期检测浓度(用折光仪),维持 5%-8% 的最佳浓度(过低易滋生细菌,过高增加消耗)。

  替代方案:对要求不高的铸铁件加工,采用乳化液替代全合成切削液,成本降低 50%;对高速钻攻工序,使用微量润滑系统(MQL),切削液消耗从 10L / 班降至 0.5L / 班,同时减少废液处理成本。

  二、强化设备维护,减少故障停机与大修成本

  1. 预防性维护替代故障维修

  制定周期保养计划:

  每日:检查导轨润滑油位、主轴冷却系统压力,清理刀库碎屑(避免卡刀);

  每周:用激光干涉仪检测 X/Y 轴定位精度(补偿误差超 0.01mm 时及时调整),紧固刀柄拉钉(防止掉刀);

  每月:更换主轴轴承润滑脂(用高温锂基脂),清洁伺服电机散热风扇(避免过热报警)。

  数据表明:规范保养可使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 60%,年度维修费用降低 40%。

  关键部件状态监测:在主轴、丝杠等易损部位加装振动传感器(如加速度传感器),通过设备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振动值(正常≤0.1g),提前预警潜在故障(如轴承磨损),避免突发性大修(单次大修费用可达设备原值的 20%)。

  2. 备件库存合理化

  建立 “ABC 分类管理”:

  A 类(关键备件,如主轴编码器、伺服驱动器):保持 1-2 套安全库存,选择国产替代件(如禾川伺服替代发那科,成本降 50%,需提前测试兼容性);

  B 类(常用件,如导轨滑块、刀库气缸):与供应商签订 “48 小时到货协议”,减少库存积压;

  C 类(低值件,如密封圈、保险丝):按季度用量采购,避免过期失效。

  三、提升生产效率,降低单位产品成本

  1. 优化生产排程与设备利用率

  消除 “无效时间”:

  采用 “成组加工”:将同材质、同孔径的工件集中生产,减少换刀次数(每次换刀耗时 2-5 分钟,每天可节省 1-2 小时);

  实施 “两班制 / 三班制”:对高价值设备(如 100 万以上的钻攻中心),通过轮班制将设备利用率从 50% 提升至 80%,单位产品折旧成本降低 37.5%。

  自动化改造:加装桁架机器人或龙门式上下料系统(初期投入约 10-20 万),实现无人化生产,减少人工干预导致的停机(如上下料等待),单班产能提升 30%,同时降低人工成本(每人每年约 6-10 万)。

  2. 降低废品率与返工成本

  首件检测与过程监控:每批次首件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关键尺寸(如孔位公差 ±0.02mm),合格后批量生产;加工中用在线测头(如雷尼绍 OMP40-2)实时检测,发现超差立即停机调整(废品率可从 2% 降至 0.5%)。

  操作人员技能培训:定期开展 “参数优化”“刀具装卸”“应急处理” 培训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刀具崩裂(单次损失 500-2000 元)或工件报废(单件成本越高,影响越大)。

  四、控制能源与辅助成本

  1. 能源消耗优化

  合理启停设备:非生产时段(如午休、夜班间隙)关闭主轴冷却泵、排屑机等辅助设备(每小时可节电 5-8 度);长时间停机(超过 4 小时)关闭系统电源,仅保留控制系统待机(功耗从 5kW 降至 0.5kW)。

  变频改造:对液压站、冷却泵等大功率设备(3kW 以上)加装变频器,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转速(如空载时转速降低 50%),每月节电 15%-20%。

  2. 辅料与间接成本控制

  工装夹具通用化:设计可调节夹具(如快换定位销、模块化治具),适配多品种工件,减少专用夹具制作成本(每套专用夹具成本 500-5000 元)。

  废弃物回收:收集废切削液(经处理后可作脱模剂)、废刀具(按重量卖给回收商,每吨约 3000-5000 元),抵消部分采购成本。

  五、长期成本优化:设备选型与升级

  新设备采购:优先选择 “能耗低 + 易维护” 机型,例如:同样加工效率下,伺服电机采用稀土永磁技术的设备比传统机型节电 20%;刀库选用凸轮式(寿命 100 万次)而非气动式(寿命 30 万次),减少后期更换成本。

[返回]   
下一篇:没有了